• 央行设立3000亿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预计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

    • 📄新加坡住房模式

      • 核心特征是廉价组屋,覆盖了82%的新加坡人,其中出租用的组屋不到5%。

      • 组屋定价以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作基础

        通常是以90%的首次申请者可负担三房组屋价格,70%的首次申请者可负担四房组屋价格为标准。

        💡
      • 严格限制购买资格和内部流转

      • 新加坡不存在土地财政模式

        • 国有土地占比高,07年时已有九成土地收归国有

        • 土地出让金以政府储备金形式交到国库,由总理和总统共同签署方可使用

        • 税收:高印花税、高房产税

        • 公积金用于购买政府债券,政府将债券所得(实际上就是公积金)以专项形式供给建屋发展局

      • 组屋配套齐全、品质高,政府出资维护

    • 防止利用保障房套利就是要将保障与市场分离

      • 新加坡的做法:高效政府与尊重市场

我说

香港模式现在已经算是被判死刑,那房地产下一步会转入新加坡模式么?这的确很吸引人。但是文章在介绍了新加坡模式的基本情况后,对于新加坡成功背后的原因却仅仅简单归结于“高效政府与尊重市场”,体制劣势的论调让人不由回到了读者盛行的那个时代。在我看来,新加坡得以推行组屋模式的根源在于坚定不移的土地国有化(九成以上收归国有),在土地国有化的基础上再利用公积金完成组屋修建,建屋发展局事实上是最大房地产开发商,其实就是政府下场拿地建房。与其说是新加坡摆脱了土地财政,不如说是新加坡从末进入过土地财政时代,坚定不移地走贸易立国路线。而香港模式则显然是在英殖民时代就遗留下来的老大难问题,港府欲开发新界而不得的故事已经听了很多遍了,海豚和树林绝不是阻碍开发新界的原因所在。

  • 对于大陆来说,其原因则显然又与新加坡、香港不同,对于大陆来说,转向新加坡模式的困难在于启动资金从哪来?依靠5000亿能够转化多少存量房呢?我们是实打实的土地财政,比香港问题更加突出,一时半会地方财政从哪找钱?这些问题恐怕才是解决当前矛盾的关键所在。


我说

中文互联网的信息丢失,或者说“熵增”问题简直是年经帖,每年都会冒出一篇万字级的雄文来好好批判一番互联网对人类文明的危害。在我看来这类文章都属于看看就好的典型。讨论互联网的危害,就和讨论智能手机有没有危害一样,时代洪流面前这类文章统统属于“少年不知愁滋味”,人总有跟不上时代潮流的时候,何必强赋仇呢?

就如同这篇文章所担心的“互联网信息消失”,难道现在比20年前更难保存信息么?在我看来这只不过是查阅信息发现404的吐槽而已,情绪价值有一些(甚至对我来说很弱),实用价值为0。

下一篇
所有文章
2024年5月8日
2024年5月9日
© 2024 爱吃草的熊